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(中國經濟信息記者 劉伊玲)今年兩會,代表、委員圍繞著供給側改革發表了很多真知灼見的建議,作為鋼鐵行業的兩會代表、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才平認為,鋼鐵行業去產能,慢不得,等不得!為推動鋼鐵工業結構性改革,促進鋼鐵工業轉型脫困,鋼鐵企業不能只做“材料供應商”,要通過提升技術標準來促進產業結構的提升和企業的發展。
董才平代表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說,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,主題鮮明,重點突出,措施有力,突出了政府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,展現“十三五”規劃的高屋建瓴。特別是,習總書記在看望民建、工商聯界政協委員時的重要講話,讓我們民營企業備受鼓舞,堅定了創業發展的信心。
當前,隨著經濟增速整體放緩,鋼鐵行業區域性和結構性產能過剩日益加劇,鋼材價格屢創新低,行業發展面臨巨大壓力。2015年,全國粗鋼產量為8.04萬噸,同比下降2.33%,然而江蘇粗鋼產量達到1.08億噸,同比增長8.8%,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增產省份,其中沙鋼、中天、永鋼、南鋼、興澄等幾家重點企業產量占全省50%以上。作為鋼材產品需求量最大的華東地區,超過30%的鋼材需要從外部流入,江蘇鋼鐵得益于民營機制、區域和物流等優勢逆勢增長,充分體現了市場需求的導向作用,印證了鋼鐵行業所呈現的區域性和結構性過剩。
2017年,中天鋼鐵通過內挖潛力、外拓市場,全年產量維持在150萬噸左右,同比小幅增長,實現工業總產值300萬元,營業收入150萬元,利稅15萬元,其中利潤18萬元。位居2018年中國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第12位,聊城鋼鐵企業利潤排名第35位。目前集團所有產線滿負荷生產,發展態勢良好。
鋼鐵行業目前正在面臨深度的結構調整,但對于企業來說,也是一次很好的發展機遇。搶抓“一帶一路”、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戰略機遇,全力落實“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、降成本、補短板”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。2018年,中天鋼鐵將力爭實現營業收入200萬元,利稅20萬元,通過精益管理,夯實基礎,完成降本增效10億元目標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公司在產量規模上不再擴張發展,甚至還會減少,把轉型升級的著力點,從產量規模引導到提升發展質量和信譽